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王龟年跋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七八、《鸿庆居士文集》卷三二
亡叔以女归中溪大姓王君
王君蚤世,生二子:长曰龟年,为天庆观道士
幼子者从其母再适高氏。
高氏亦没,高氏二子析田宅为三,以一奉其母,而王氏幼子破荡尽,其母困绝不能自存,予饬龟年归养。
龟年道士衣娶妇,斥奁中所有,得数十千,买牛供耕以养。
攻苦食淡,遂有田数十亩,而幼弟恃母爱不事其兄,龟年分田分财与之屡矣,而悍益甚。
龟年语予曰:「幼弟悍悖不可耐」。
「盍告有司而殴詈」?
「乃兄无笞杖之法。
又不忍也」。
予闻其言而善之。
岁次丙戌,其母年七十八以疾终,龟年具棺衾,葬敛皆尽力。
予又爱其以母故而能容其弟也,书数语勉之。
龟年,余改名遇仁
乾道丁亥正月日,某书。
固本策 北宋 · 李清臣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一六、《圣宋文选全集》卷二○、《古文渊鉴》卷五四
讲学者,所以进于先王之道,轨制其情欲,增长其心术,扶神理性,祛滞决惑,如是而已者也。
人之不学则不知先王之道,茫乎如冥行而无所之,虽有仁智灵议,且化而为邪矣。
故刚者不学为暴不为断,柔者不学为懦不为仁,明者不学则过察而偏,聪者不学则过听而乱。
学先王之道,知忠信仁义之原与安危祸福之所自召,愚可以为智,闇可以为明,以中人之资而不失为君子,学可不务哉!
鲁哀公自称曰: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乐,未尝知喜,未尝知惧。
孔子告之以哀、乐、喜、惧之说。
窦长君出于田间,平、勃恐其骄而为不善,使与当世贤士长者居,故窦长君卒为贤侯。
今夫百金之家,则必求良师友以业其群幼子弟矣。
师友或不择,而使群子弟日与庸隶浮民为侪党,诩诩嚣嚣,相与扇昵而为恶,学之不率而恣于毬鞠、博簺、弹弋、狗马之间,未见能善其后也。
虽有百金之产,里巷之人咸知其逋荡转徙可拱而俟矣。
惟其友之不择,故坠其群幼于小人之涂,以遗家之辱,非幼者之罪,长者之弗思也。
故贤父兄莫不求师友,使材其子弟而业之。
百金之家尚知虑此,况有天下之富,将以藩戚为手足而卫心腹,将以宗室为枝叶而彊本根,其体如是之重,是尤宜长计而远虑者,岂不若百金之家之为者哉?
《书》载尧德之首,必曰亲九族,九族亲则曰平百姓,百姓平则曰和万邦,其先后次第如此。
「本支百世」,文王也。
「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武王也。
《周官》有师氏、保氏、大司乐之职,其世子皆齿国子弟而共学,而受六德、六行、六艺之教,其法盖详矣。
本朝太宗,亦尝择王龟从等厚赐以宠之,使训诸王以忠孝。
章圣用崔嚧之严,以代戚维之不职,如此其重慎也。
今宗枝之盛,昌大而蕃衍,尊宠而优安,振振于古矣。
然亦或失于不学,此非后世之大虑,而王室之所甚阙者欤!
今诸宫虽有其职,而任之或非其人;
虽有其人,而待之或非其礼。
朝廷未尝选当世贤者为宫官,其用荐而为之者,又未尝延见戒谕之以厚其意。
宗室知人主任之之薄,则师之不得不轻,舒惰尊骄,孰敢讽砺之者!
苦学术如垢病,视师道如泥涂,故贤者亦耻居是职,望望以去。
而文孙武子,入则与嬖人妾子嬉,出则与徒奴倖倡语,习于浮淫,湛于宴娱,耳目惟不善之接,非所以重世而光国也。
虽有河閒之雄材,东平之乐善,唐元轨之长厚,亦漂溺矣。
以明主之仁,笃于亲亲之恩,差等其戚疏,隆以贵爵,丰以廪饩,虽厚若此,徒足其欲而已耳。
议者考古义而较之于今,以谓爱育之道,其缺然也。
臣愿诏大臣选端厉诚洁之士、著行能通经术者,任以为宗室教导之官,而严异其礼以待之,使宗室渐知尊学重道之间,无有倨而不听者,然后横经聚问,指示圣贤之意曰:如是谓忠信、孝悌、仁义、礼乐,用之必安,而终身享其福,此可为者也;
谓不善为之,则虽富贵而有危亡之祸,此不可为者也。
授以六艺之趣,三纲五常之极,与前史所载历世治乱之体,皆俾略知大指。
陛下复于朝宴之隙,或临幸而察之,或召而勉进之,又稍为褒贬之格以勖其良,以警其惰。
一憸薄小人与嬉弄非礼之具,弗得纳于其门,使之日清月糅,性习相长,九族愉愉,知为善归正之路,则慈祥笃顺宽博之风行于王家,而上荣祖宗,下仪海内矣。
文潞公龙门庵地小简 北宋 · 程颐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五四、《河南程氏文集》卷九、《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八、《程子年谱》卷九
窃见胜善上方旧址,从来荒废,为无用之地。
野人率易,敢有干闻,欲得葺幽居于其上,为避暑著书之所。
唐王龟创书堂于西谷,松斋之名,传之至今。
虽不才,亦能为龙门山添胜迹于后代,为门下之美事。
可否,俟命。
福建观察使李播等任敕 晚唐 · 僖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八
福建观察使李播荆州刺史杨权古蔚州刺史王龟范璧州刺史张贽濮州刺史韦浦施州刺史娄傅会邢州刺史王回抚州刺史崔理黄州刺史信卿等。刺史亲人之官。
苟不谙详。岂宜除授。
比为朕养百姓。非独荣尔一身。
每念疲羸。实所伤叹。
李播等九人授官之时。众词不可。
王回等三人到郡无政。惟务贪求。
实污方州。并宜停任。
栖真洞神光记绍定五年 南宋 · 王思明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洞霄图志》卷六
绍定辛卯孟夏郎官杨公彦瞻游九锁山,幽岩邃谷,无所不历。
二十有一日,至栖真洞,登东西两台洞绝顶,故有若华盖者。
方举火烛之,忽神光发东台上,圆如满月,青白相半,升华盖而止。
火为夺明,良久乃散。
观者惊异,公顾问偕行羽众;
「是何祥邪」?
思明对曰:「嘻,二百二十馀年矣。
祥符閒,国家崇尚元教,浙漕使陈文惠公官属有祷于大涤洞,维时洞中出现是光,照耀林麓。
文惠公表奏朝廷,诏旨褒嘉,始改洞霄宫额,而扁亭「祥光」,为一代盛典。
方今元教之盛,不异祥符
公以勋旧子孙,历官郎署,名位德望,岂出文惠公下?
两洞神光,皆有为而发,非偶然者」。
公怃然曰:「予何人,敢望文惠公哉!
休徵之来,偶相符契,然不敢上负洞天之灵」。
乃捐金买田若干,以助斋庖,以答神贶。
呜呼!
洞天自汉元封,彰神显异,何代无之,谨以身所亲见感动当世者,刻著于石,使来者有考,且无忘杨公之德。
公名伯岩彦瞻其字,和武恭王孙,好善忘势,不异儒家子。
时有「东台仙子许参元,满月光明现大千」句,留题山中。
绍定五年夏至日,当山道士元素大师王思明记。
同知宫事胡道枢,知宫事王大年冲妙大师、住持都监、兼通明殿焚修龚大明立石。
宝塔传开宝五年正月一日 唐末宋初 · 释赞宁
 出处:全宋文卷四○
阿育王宝塔者,乃如来真身舍利所藏处也。
昔世尊入王舍城乞食,路逢童子聚沙为戏,见佛威仪,心生欢喜,即以沙土为面,殷勤奉施。
佛授记曰:「此童子,吾灭度后,于阎浮提作铁轮王。
有大威德,四大洲中悉皆臣顺。
取吾八塔真身舍利,造塔供养」。
灭度后,果符昔记。
阿育王有大神力,能役鬼神,于一夜中碎七宝屑成八万四千宝塔。
彼时有耶舍尊者,于五指间放八万四千道光明,诸天、夜叉众各随光中往四天下,遇八吉祥、六殊胜地,乃安一塔。
今皇宋轮王统领国土,有一十九所,显晦不同。
其显者,与国为福、与民为利也。
明州鄮山所现者,乃其一也。
西晋太康中,有刘萨诃者,并州离石人
生在畋家,弋猎为活。
得病至死,见一梵僧,语曰:「汝罪深重,应入地狱。
吾悯汝,故宜往洛下、齐城、丹阳会稽阿育王宝塔处,顶礼忏悔,得免此苦」。
既苏,改业出家,法名慧达,或云法达,如指南行。
会稽,海畔山泽,处处求觅,莫识基绪。
悲恼烦塞,投告无所。
偶于一夜,闻地下钟声,即精诚恳切,经于三日,忽舍利宝塔从地涌出,光明腾耀。
塔相青色,似石非石。
高一尺四寸,广七寸。
五层露盘,四角挺然。
四面窗虚,中悬宝磬。
周以天王及诸佛菩萨、善神、圣僧、天人等像,相极精细。
瞬目注睛,见八千像状咸悉具焉,可谓神功圣绩,非人智之所及也。
既见塔,悲喜无量,昼夜精勤,礼拜忏悔,瑞应颇多。
按传中刘萨诃者,乃利宾菩萨示现,岂偶然也?
鄮县古城在勾章东三百馀里,其宝塔即县界孝义乡也。
地志云:「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此其一也」。
《舆地志》云:「释迦弟子能役使鬼神。
一日布于四天下,造佛骨宝塔八万四千,皆从地出」。
会稽记》云:「东晋丞相王导初过江时,有道人神采不凡,言从海上来,相告曰:昔与阿育王同游鄮县,安真身舍利塔
阿育王与真人捧塔飞空入海,诸弟子攀引不及,一时俱堕,化为乌石,石如人形」。
《名僧传》云:「昔有神人捧塔飞行海上,弟子中有未得道者,堕地化为乌石,犹作人形,上有袈裟纹缕。
郡守褚琰遣使取看,奇之。
至今村名『塔墅』、岙名『乌石』也」。
晋义熙元年安帝敕于鄮山造塔亭、禅室,度二七僧住持守护。
宋文帝元嘉中,遣陈精并僧道祐广兴创建。
凿基下,得大石函,盛玻璃钟,覆以铜镜。
又以金合盛银罂,安三法身舍利并迦叶佛爪一,其色红;
发一茎,伸之数尺,置之成螺。
宋文帝诏造木浮图三级藏之,厚赐供给。
竟陵王发使奉珍异供施,闻三级木塔未至崇敞,欲增成五级。
忽梦神人告曰:「阿育王塔无用增修」。
王问其故,答曰:「三十年后有大力人兴世增添耳」。
梁武帝普通三年,敕建木浮图、堂殿房廊,赐额「阿育王寺」,著作顾允祖作碑记记之。
大同五年,上座僧绶奏木浮图隳损,敕岳阳王萧察增修至五层。
施黄金五百两,铸金铜像四百躯,写经论五百卷,铸四大铁鼎以镇四角,敕孙昭凡百供应,付武帝、昭明二真,安于塔内。
萧察取石函内舍利三颗浴之,咒曰:「浮者,进上皇帝」。
其最大者浮,遣主书吴文宠、僧琏等四法师同进。
因敕免庄赋,调给兵士三千人,于寺外庄置营防卫。
定襄侯萧祇、陈留阮孝、鄮人黄玑、会稽太守蔡兴宗散骑常侍王仲和太学博士顾谐、东宫直侍王仲达并梁朝名士,悉倾心皈向。
陈宣帝遥敬此塔,度二七僧。
越州昌乐杨异、勾袁不约信向尤笃。
唐太宗世,鄮县王昭,游礼近寺,望见木塔第三层上有二人立,皆举手托四级西南角。
遂问僧智悦曰:「何人修塔」?
答曰:「不曾修」。
因说所见。
遣人上塔验之,其四层西南角㭿栱果坏。
令曰:「善神示之,欲弟子修耳」。
遂即修之。
敏法师领徒至寺,一月敷讲,道俗聚集。
夜中,有人见百馀梵僧绕塔行道,以此询众。
寺僧曰:「此常有之」。
永徽元年会稽处士张太元到寺礼塔,与僧智悦连床寝息。
半夜,闻塔前诵《金刚般若》,了了分明。
二人往看,一无所睹。
垂拱二年越州士曹唐元默迎塔到州,精严供养。
女婿杨氏醉入道场,宝塔忽然飞去。
元默惊心,作礼怅望,乃见在西家屋上,即送还本寺。
中宗皇帝远加敬仰,敕送供施,仍降诏委栖旷和尚如法香火。
国清智晞尊者到寺,礼八万四千拜,旋绕数周,忽感紫文印于右臂,方整明亮,终身不没。
临终,谓弟子曰:「众圣封印,心无虚焉。
吾定生弥勒内院矣」。
肃宗朝,内供奉子璘者,□州人也。
归省所亲,经宿岳庙,神人告曰:「汝母在此受业」。
璘闻,悲不自胜。
乃问曰:「我母何罪而至于此」?
神曰:「为师少年头疮,多用鸡白调药疗之,因招罪苦」。
璘告神释免,神曰:「罪系有分,免即何缘?
若要免之,往鄮山舍利宝塔」。
璘径到寺,方礼四万拜,母于塔前云里现身,曰:「吾承汝力,已生忉利」。
璘遂止寺,终身礼敬。
僧宗亮诗云:「铁轮王使鬼神功,灵塔飞来鄮岭东
有客不随流水去,磬敲疏雪淡云中」。
武宗澄汰沙门,塔止越州府库。
宣宗重兴教法,塔入开元寺
鄮山论请,开元固执。
观察判官蒯希逸判云:「譬如人家宝物,失之多年。
本主既认,便须给还」。
太守王龟依判遣送归育王
大中庚午岁正月斋日,八千许人传塔供养,天花纷纷而落。
其花如雪,众以手擎,旋即镕液。
至夜初,又放五色光明。
是年,有新罗僧夜入盗塔,手捧绕亭,亘夜而行,不离本处。
懿宗咸通中观察使杨严奏,舍利宝塔灵异,实国内福境,敕度三七僧,精严香火。
天祐中太守黄晟,本奉化人也,迎塔往故乡供养。
上船顿重,加人助力,亦不能举。
叹曰:「地薄无缘」!
遂止。
钱武肃贞明二年丙子十二月,遣弟铧并僧清外、鸿泽等,具船舫、香花迎舍利宝塔
明年上元夜,回止西陵岸,放光照明,江中如昼。
武肃王躬扶彩辇从行至罗汉寺,广陈供养。
一僧顶戴,手搦一角,忽然堕地,随手安著,屼然不动。
僧统今諲至晚虔祷,遂见其角火星迸散,始知神力补铸耳。
丁丑岁,敕造木浮图九层,戊寅二月八日毕工。
四月八日,安舍利塔第三层七宝龛中。
尔后累岁,凡大会斋日,多睹光明。
钱文穆王深加礼敬,以职事殷繁,请僧代礼宝塔,其诚信如此。
元帅大王戊申重修彩绘,其年九月二十六日,放大光明。
周显德戊午岁二月中翰林承旨陶谷来锡命礼,入寺敬礼,见舍利红色,自谓吉祥,再拜不已。
副使司天少监同至,谓知塔大师义伦曰:「是塔必不倾侧,它日必平陷耳」。
至今四月十一日,果为延火所焚,舍利宝塔迎在龙华寺
壬戌岁,王旨再造木塔,遂于第二层安贮。
中龛百宝庄严,观瞻者乱目。
设黄金宝座,挂悬珠玉。
元帅大王因览《大众毗尼部》,见吉利王为迦叶佛造塔,金薄覆上,寻遣指挥使凌超重加甃砌庄饰,造檀香殿。
雕锼精丽,百宝珠璎,风触振响,音如天乐。
别造金塔,极丽穷华。
设使湘宫往制,胡后前规,亦未足侔也。
舍利宝塔,世人少知灵异。
据《感通传》,天人曰:「今鄮县阿育王古塔;
小塔是贤劫初佛者,有迦叶佛臂骨,非人所见,罗汉将往铁围山」。
若究此文,则有二塔:一将往铁围,是迦叶佛骨;
一刘萨诃求出者,是释迦舍利,乃即今人天恭敬者。
且以神功不朽,岁记深长,虽补前文,难述未来之瑞应;
更祈后哲,好编无尽之徽猷。
赞宁想乾□□笔之馀,虑多遗坠,仰宋统天之□,思欲播扬,与劫齐修,惟高不动者也。
时开宝五年岁在壬申正朔撰。
按:《阿育王山志》卷一三,乾隆二十二年刊本。
王龟从负永兴军官钱诏雍熙四年七月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七○、《太宗皇帝实录》卷四一
比部郎中王龟从先负永兴军官钱二十八万,特除之。
李韧正言扈从至尚州。寓舍北有四。倚松结茅。以为避暑之所。田内舍禄生名之曰四君子亭 元末明初 · 郑枢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圆斋先生文稿卷之上
李君作新亭,半隐艮可比。
名字孰肯评,早已经平子王澄所题目。王衍不复有言。轴云已经王子矣。)
巍然四苍官,偃盖相依倚。
于乌坐啸傲,主人亦佳士。
我来才入门,溽暑惊秋意。
高节贯四时,信哉君子义。
可怜栖湫隘,无以畅心志。
岂知轵途傍,爽垲有兹地。
满怀玉雪净,绕床笙籁起。
俄令沈痾空,顿觉清虚至周伯仁庾公语)
言念古之人,子美有故事。
不知杜拾遗,若此日剧醉。
凌云气萧瑟,蔽日形骫骳。
安得起韦偃,放笔使为戏(半隐。王龟亭名。)
宋崇玄大法师行状碑咸平二年六月 北宋 · 张涛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金石萃编》卷一三四
法师姓张氏讳守真字悟玄
后汉三天正一扶教大法师,乃丞相留侯六代孙,法师子房之远裔。
真嗣夐延,不常厥居,今为盩厔人也。
法师幼孤,及长,气谊过人,言行相顾,不交权豪,笃济物之心。
逮壮,尝游终南山,遇上圣空中降曰:「吾北天大圣,玉帝辅臣,授命卫时,乘龙降世。
匪正直英杰之士,无以振古道。
汝有异骨,殆非凡庶,夙叶真教,可受吾教」。
法师□□圣语□□□事□还□以荤茹共记。
真君曰:「吾遒玄真,非奇□至于(缺六字)汝安得辄用腥秽?
然汝未晤,固不加罪,可(缺六字)汝至诚(缺十六字)者,□加□罚」。
法师乃寅恭致谢,复启曰:「守真闻在男曰巫,在女曰觋(缺六字)
大丈夫之所耻,愿闻丕训」。
真君曰:「□教汝剑法,为民除祅。
次指汝(缺五字)国祈福(缺九字)
巫觋哉」!
后□□□蒸民灾苦祈请者,靡不赴之。
斩邪去□一(缺六字)自是不复为患。
真君降曰:「吾运化本朝第二主,将建玄阙,置十一座殿宇,列中外界星辰□国(缺十一字)发运必受大君礼遇」。
法师称谢曰(缺四字):君曰:「吾为天上师,汝须得人间师」。
法师遒诣古楼观主梁□门下,朝真叩灵,□月(缺五字)法师于古终南县私第旁搆北帝宫,塑真君圣像。
自是□远从□者□奔走求□日闻神异,故时人呼法师为通灵先生、张黑杀。
开宝□年,太祖皇帝(缺十字)驰驿以□是年十月三日赴命,越十日□□东都,趋文陛,天子被□百辟列叙,法师对扬,神气自若,左右为之动容。
上询遇真君神异事,法师具对(缺十字)法师曰:「真君降言,有类此乎」?
对曰:「若陛下不之信,弃臣市可验,无以人声媟嬻上圣」。
帝然之,曰:「果正真之口」。
即日诏憩建隆观。
十九日太祖上仙。
二十一日太宗皇帝嗣统,命法师琼林苑醮谢上帝。
结坛施法,至诚幽赞,潜通穹昊。
真君降曰:「大宋宗社□永时」。
太宗午夜,秘殿底诫,稽首再拜谢曰:「仰赖上真福祲生灵,誓当修奉礼」。
毕□□师西归。
至太平兴国二年春,命起居舍人王龟从、内供奉王守节终南山慎选胜基,构立上清太平宫
众议未决,时真君降曰:「北帝宫甫近,可建殊庭」。
繇是以定。
良材云□,□□风从,迨三周岁,始僝厥功。
显符真诰逌敕,法师尸之。
及赐县官邸店,赵数百楹,鸠日利以充费。
法师前后赐赉,咸贸易创田园,不啻万亩,立为常住,其经营后世弗匮者,实法师之力焉。
宣命给卒百人,供法师驱役。
当时轺车沓至,士俗响臻,法师垕礼以延之,迄今遹为永式。
三年冬十月,修祝圣寿之仪,恭趋象魏,再亲咫威。
帝以高尚礼之,赐紫□□简于黼座前,荐被隆恩,复之攸馆。
六年十月,御前赐师号曰崇玄大师
七年春正月入内高品卢文寿中悁委本宫祈祷,用安宗社,乐康兆民。
法师设普天大醮,威仪具陈,寔非常□。
真君降灵,遒录感应闻奏。
上知社稷有赖,尤加虔奉。
雍熙中,朝廷以□□□递遣中贵守恩传天宪,命法师昭告,以卜祺祥。
遂启罗玄大醮,□意蠲絜,愈于常度,升闻冕旒。
及犬戎束手,河朔怗然,太史奏五福太一临吴分,请修其祠。
京城东南隅创灵宇以宅之,亟召法师醮请太一真君。
上谓曰:「非卿何以感通神化」!
礼毕而还。
淳化五年冬,被制授凤翔府管内道正,盖尊严其教也。
皇朝凡七祀圜丘,必诏法师导从法驾,□都人跂踵仰瞻。
圣人遇法师殊常之礼,实前古之罕闻。
俾还本宫告谢,缛仪蒇事,国史详焉。
当时水旱灾沴,靡不修禳,式昭景贶,则知法师清世应运之士也,故得福荫一方。
慕胜道□服膺,徒弟常不减数百。
法师威而不猛,有总领均平之法,敉宁上下,无敢违越,岂非懿德之渊源乎?
至于夙夜寅奉香灯,诸殿朝礼,越二十年,虽风雨不渝。
法师象简,执成指痕,斯乃勤至之验也。
法师凡为国家设二百馀醮,修三百馀斋,授宣敕三十馀道。
居一日,召门人谓曰:「吾有诛剪怪魅之功,而亏修鍊飞升之妙。
奈何五行更王,大数告穷,胡能免于形谢哉?
然而质虽迁殒,神自有归,上帝录吾及物之勋,已领符命,授五土之主。
汝等必能恢继教风,天弗违愿」。
遽命兰汤,日三浴,徐饮清泉斗馀,易衣启示手足,以至道二年闰七月十六日委蜕而化,享年六十有六。
时天地晦冥,大雨三日。
于别壄权厝后,复雨三日。
法师重修古迹,宫观有三,铺叙飞奏,各赐名额
畴昔未遇,有子曰元济,业进士法师朝觐奏名,敕赐同学究出身。
后调选,录法师行状以闻,奉圣旨批付史官
布衣张涛集事迹,门人刻石,立于真堂之右。
弟子二十一人:赐紫元载、张元明、元元德、滕元胜、李元亨、李元辅、赵元正、王元秘、段元素、李元清、李元白、张元宗、程元亮、刘元吉、姜善信、李善应、许善能、强善宗、赵善抱、杨善和、李善结。
杜振塑真像,李楚装。
咸平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立石。
传法院碑铭1035年10月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四、《文庄集》卷二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以太平兴国七年六月传法院太平兴国寺
今上体天法道仁明孝德皇帝,以景祐二年六月特诏史官追颂先烈。
史臣某拜手飏言曰:唐氏中微,五代多故。
三辰昏祲,九服煨烬。
虎争龙战,糜沸云扰。
我国家题五精之期,起千岁之统。
祛天地之否隔,拯夷夏之涂炭。
剪寇剧以靖摇乱,诛僭剧以遏横骛。
太宗皇帝张天弧,顺斗极,驱除邻敌,驾驭髦杰。
制礼乐于已坏,振文武于将坠。
艺祖以造大业,由太弟以纂鸿绪。
归马论道,投干讲艺。
覆露所及,辙迹所到,罔不辟皇衢,刬霸轨,一文轸,齐量衡者焉。
洎乎六幕谧宁,中宸閒晏,披蠹简,访幽经,观天人之交,探神明之奥,补缀漏遗,讲求希阔。
朝夕之议必稽于典册,小大之政咸本乎根柢。
尝谓佛法之至也,百王不易,历世弥盛。
中原之区宇,绝域之种落,户讽其书,家图其像,一睇窣堵,一嗅薝卜。
或因受以悟法,或睹相以趣善。
感照以应群动,广大以摄万有。
裨德教,省威戮,其来尚矣。
先朝乾德中监遣僧行勤等一百五十有七人,各赐装钱访经西域,今继有还者。
嗟其翻译之废,载祀二百。
非国家削平多垒,奄宅四海,通道夷貉,暨声葱雪,大事因缘,畴能复之?
会鄜畤守吏王龟从上中天竺印度僧法天、梵学比邱法进译经
又北天竺三藏天息灾与其受具母弟施护,各持梵夹来献,符雅意,天实启之。
乃遣内侍郑守钧肇营兹馆,赐息灾、法天等宣译,命光禄卿汤悦等润文,法进笔受、缀文,义学苾刍慧达證义高品王文寿等监译。
由是宪前轨,稽秘藏,依金刚界,扢种子坛,书字源,布圣位,三成藻饰,四事庄严。
藏主译于坛北;
僧證梵义、證梵文,义学僧證义,刊定华字于左右;
润文东南,以资笔削;
监译西南,以肃仪律。
新经既成,制跸临幸,赉物有品,诏赐金额,岁给飧钱一亿六十万,度僧十有一人。
翻译之制,大备于兹。
御制《三藏圣教序》以冠经首,息灾赐名法贤
又诏择京寺童子得惟净等五十人,令肄梵学。
每大电纪辰,贝多启译,经成奏御,召对赐坐,进见甚宠,观者荣之。
真庙绍文,鸿徽累盛。
舞羽而清河右,再驾而羁幕北。
銮旗驻于兹馆,篚币班于法席。
洎乎勒圜,封禅梁阯,上仪交举,盛节咸备。
拥九清之嘉祐,访三空之真谛。
祗适先训,布昭睿藻,作《圣教序》以赐之。
又诏参知政事赵安仁等,并所降制诏,赐名《大中祥符法宝录》。
复以宰臣丁谓、王钦若充使,以宠重焉。
圣上慎徽祖服,光启宗范
长养容覆,极两仪之大德;
睿哲广运,总列辟之能事。
尽美乎万几,宣精乎三教。
悟然灯之授记,当弥勒之嘱累。
以无上之知觉,建大中之教化。
述《三宝赞》,以冠藏录。
众圣欢蹈,群生依怙。
雨花芬都,金光照烂。
恩深归救之本,理极名言之表。
无量功德,非思议之可及也。
兴国壬午距今乙亥五十四载,宠灵积累,妙因殊胜。
有若今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夷简以师臣上衮,博达空理,奉制兼使。
参知政事尚书吏部侍郎宋绶以宏材硕德,了悟真际,被诏润文。
有若故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曙、参知政事张洎、赵安仁枢密副使杨砺、翰林学士承旨晁迥、李维、翰林学士朱昂、梁周翰、杨亿,皆以学通儒释,继司译润。
上哲清流,尽在兹矣。
翻宣表率,则有三藏五人,皆赐朝散阶,累迁试光禄卿
法贤,次法天,次施护,并刹帝利氏,深穷秘密,博通华竺,功成顺化,恤礼尤异。
又次法护,北天竺憍尸迦氏,始隶毗尼,聿修禅诵,先朝以其至自西遐,该明法要,令嗣译度。
次曰惟净,故吴王李煜之犹子,七岁依师,选习梵业。
真皇以其不游西度,精晓贝文,特命主译。
天圣中法护请还身毒,惟净求往阙塞,累表不允。
今皆际会昌期,宣隆教典者焉。
其监译内侍则自文寿至今内藏库内常侍陈文一、御药院入主供奉官阎士良印经院入内高品朱若水,十有七人,皆简擢恭恪,以干院事。
笔受、缀文、證义等僧,则自法进至今文一、法凝、鉴深、慧涛、潜政、清漏、善初、义崇、慧素、存行,及梵学僧文涉、道、慧灯、七十有九人,皆妙择行业,以塞朝选。
其贡经,五印度僧则自法军至法称八十人,取经还华僧,则自辞潮至栖秘一百三十有八人,皆克遂至愿,赞此大缘。
宠赉之数,咸有差次。
其贡献并内出梵经无虑一千四百二十八夹,秘之院阁,译成经论凡五百六十四卷。
续于藏室娑婆之界,以语言文字作佛事,原本缺。
体貌丞相,宠数尊异。
其诞辰翻译,瑞场启罢,并命两府衡弼传香赐会,著为永式。
夷简等诗称谢,有诏刊石。
译馆之荣,于斯为盛。
说者云:译者释也,交释华梵,对传句读,办祛楼之笔,简韦陀之辞,本政因以建之,糅杂句以文之。
广阴入之津梁,续痴冥之灯炬。
宣我象教,功孰大焉!
然而拟于法者空,几于真者静。
染空尚垢,知静犹障。
若夫遗照觉,度禅定,应现无方,圆明具足者,岂有髣髴于其间也哉?
但以千觉度人,始自言语;
八藏垂教,必假文翰。
双林示寂,鹫岭罢谈,五百年中,皆正法。
三十四字,广衍右行,充溢诸天,靡迤东土。
非传释无以达华夏,舍润色无以足言志。
凿五蕴之牖,破三毒之网。
塞颠倒之涂,决苦恼之海。
俾众生竭爱流,灌毁宅,味甘露。
以清凉大士始觉,法身神,通而游戏,其六度之本源乎,万行之因地乎!
宜固谛方言,练横字,审缘起,正思惟。
贯穿宗极,以了密义;
涉猎苍雅,以定华文。
备而不繁,直而不略。
诃四病之微细,拂二见之邪执。
洒之海墨,则诸佛下观;
咏以潮音,则百灵潜听。
使广劫之下,知朝家崇建之美,叹圣上尊向之仁,不其伟欤!
臣早游史阁,尝预译场;
终以钝根,求补外职。
地如亭历,有生之累犹多;
笔若须弥,众妙之门难尽。
哀旧物,俾图懿铄。
奉宸旨,靡敢固辞。
议者以为圣上之建斯铭也,昭贻厥之谋,周文之追孝也;
尚记事之美,陶唐之有文也;
光大度门,能仁之悲心也;
守护正法,有之鸿誓也。
宣是四美,垂厥无穷乎!
龙天降格,神祇叹誉,永锡百禄,大庇中区,皇哉焕乎!
谨为铭曰:
西方圣人,万化幽赞。
兆启于周,法至于汉。
森沉天禄,古经肇焕。
䆗窱甘泉,金人耸观。
机缘合应,梦寤通灵。
东入,愔景西迎。
氎像可传,绘事初形。
具偈难解,译法肇兴。
魏晋洎唐,正闰十九。
变梵成华,翻传代有。
篆隶兼该,典坟旁究。
八备咸精,三难尽剖。
贞元以降,国步多艰。
戎笳沸路,盗戟横关。
悉昙罔学,雷岭谁攀?
法器几堕,慧命将殚。
明明上穹,启我有宋。
尽殛残暴,并苏愁痛。
神武拓迹,圣人垂统。
四貉同文,五天𠨿贡。
皇灵有赫,法宝增光。
精庐再考,译席重张。
半满交显,疑伪兼详。
六义垂范,万颂裁章。
竺典岁臻,华经日续。
液金贲字,彫琼丽轴。
思文祖祢,尊善导俗。
克昌厥后,介尔景福。
皇帝孝思,对越无极。
碑颂休烈,载刊金石。
铺昭上乘,博济含识。
惟皇寿考,时万时亿。
处士王龟841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三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处士王龟
古者选公族大夫。
必以惇惠者教之。
文敏者道之。
果敢者谂之。
镇静者循之。
孜孜于此者。
盖膏粱之性难正。
而惧公侯之允。
不能嗣其耿光。
可以深惜。
然则成宣之后而老为大夫
非耻乎。
此智武子文子既冠而见之词也。
是知古之取士。
不专寒族。
必参用世冑。
以广得人之路。
今见处士王龟
居守之第三子也。
天性贞静。
操心甚危。
不由门资。
誓志自立。
乐处士之号。
不汨绮襦之间。
自到洛都
便居山寺。
耽玩坟籍。
放情烟霞。
曾邀与语。
如锯木屑。
信有禀受。
居然出偫。
以比在京师
甚足知者。
谏院有状。
名流亟言。
某流滞周南
静阅时辈。
身虽不用。
心甚爱才。
况遇相公持衡。
敢有所启。
诚悬之下。
轻重难欺。
伏惟深赐详择。
知卿族之内。
有遗逸焉。
谨状。
正议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刘某状。
隐仙谷 元初 · 刘因
 押词韵第五部
山川含太古,风气如未开。
中有幽栖人,日暮斸苍苔。
吾胸素羲皇,人世不可谐。
此地复何地,恍若登春台。
山扃掩对峙,石径迷萦回。
桑麻连水竹,屋宇依山崖。
燕南避世谣,千古知我怀。
横渠百世师,一区竟相乖。
知音得元老,龙门有遗斋伊川先生《上文潞公龙门庵地书》,略曰:胜善上方旧址,荒废为无用之地,欲得葺幽居其上,为避暑著书之所。唐王龟创书堂于西谷松斋之名,传之至今。某虽不才,亦能为龙门添胜迹于后代。为门下之美事。)
贱子孤旅人,念此良悠哉!
于世岂有望,居山亦无媒。
举杯对山灵,欲去仍徘徊。
他年要胜迹,此驾当招来。
渤海西门参军墓志铭元祐八年八月 北宋 · 刘跂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二、《学易集》卷七
君讳字道济姓西门氏
曾祖旦。
祖成允,终南宫令,赠左谏议大夫
父介,终尚书屯田郎中,赠左朝议大夫
其先出于魏邺令,唐季散迁,再徙渤海
家世儒学,以长者称。
至君尤好学立义,重然诺,名闻北州。
友人王大年母死贫甚,君不待白大人,裒妇装赒之使葬。
与王疣俱客,而疣病且死,君躬访医,挟持卧起,至具棺敛表识,告其家乃去。
是后赖君脱艰窘,类如此者尚众。
尚书郎当任子,君次最长,辞曰:「楫累以进士荐久,犹以恩释褐,而弟聿方壮,可任」。
及致仕,官一子,又推与季弟中,中固辞,乃受太庙斋郎
亲丧,哀毁成礼,族人敬重之无间言。
会郡有狱,弟肃当逮,其势张甚,君奋曰:「肃、聿皆为吏,中好学,类不可使被污,吾老无用,其即罪」。
因身会逮,随问而承。
弟与族人持不可,君固不变。
系之累月,狱吏叹息,不得已具牍,竟坐免官。
吏守门夺取告身去,闻者为恨,而君恬自得。
久之,更赦,调象州司户参军,不赴。
元祐元年五月九日疾终,享年五十五。
三娶,王、田、高氏。
二男:辂举进士,幼早世。
女皆嫁士人。
诸弟与辂以八年八月二十七日葬君渤海万福里之原,使乡人王宜状行事来请铭。
君少从家君游,某得熟其为人,大抵发愤悃愊,节疏而气闳,专趋人之急,终不以身困阨故悔止。
其人既去,或自名,遂闭弗道,君亦不恨,曰:「固何伤」!
呜呼!
君可谓无负于人矣。
铭曰:
嗟若人,蹇不逢。
弥亿年,尚幽通。
司农少卿致仕王君墓志铭治平二年十一月 北宋 · 蔡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三、《蔡忠惠集》卷三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达夫讳益恭姓王氏
其先居太原,徙潞州
曾祖讳崇,赠太师
曾祖妣周氏,齐国太夫人
祖讳景纯,赠太师中书令
祖妣祁氏,鲁国太夫人
父讳曙,枢密使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魏国公
妣石氏,追封永嘉郡太君
寇氏,华原郡太君
自魏公始家河南,今为河南人
君于大中祥符间以荫补右侍禁天禧三年奏换卫尉寺丞,自卫尉六迁为尚书司封员外郎
康定二年,以司门致仕。
皇祐三年,大飨明堂,除库部
以大祀恩,用子升朝,例叙封。
水部,又改仓部考功郎中
嘉祐八年,上即位,授司农少卿
治平二年三月十二日,终于西省思顺里第,年七十四。
其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河南县魏封原先公之域。
娶李氏,封金城县君
子二人:谨言,尚书驾部郎中;
谨行,殿中丞
女三人。
君所历官:监昭应宫、法从库、开封府襄邑县税、西京面院、磨勘司签书河南、河阳节度判官公事,最后知河南县
凡九任,行三十年,清修无过,必称其职。
尝慕唐王龟之为人,务远权利。
魏公之治雍、孟、襄、汝也,皆去官侍养。
参知政事,于洛阳治新第成,君致书于魏公,陈老聃止足之戒,愿引年谢政,还居于家,辅药石,导和气,以延寿命,言词恳恳。
公以诗答之曰:「疏家子叹挥金后,禦寇妻悲遗回。
争似吾儿知止足,陶庐容膝早归来」。
公以朝廷恩数,倚任之大,至于将相,终□□薨。
服除,君授河南,自伸夙志,遂还官事,日与高隐者游。
晚年喜释氏,笃好《华严经》,日翻一帙,深通体用止观之趣。
家所藏书,虽子弟求阅,必手自检授,出入甚谨。
而于田产资利,随所厚薄,视亲疏急难赈济之,不复会校。
洛下多名园,时与其弟觞咏终日,陶然自娱。
居閒,古书真画,间或展阅,其外纷纶过前,不吾接也。
呜呼!
当少时,父为大官,乘势可进,辄以书规切,冀其引罢。
仕及中年,后有显位可指而待,辄弃爵禄。
人情莫不好荣观而厌卑处,君岂异于人哉?
顾其中所存者胜所为,故能安于所尚,非天机淡泊、动与道合者,恶能至是邪?
某与君昆仲游最久,于葬之先,君之弟两浙转运使尚书刑部郎中、集贤校理益柔状君之行,以铭见托。
铭曰:
大道之行,人隐于天。
其德纯明,不居物先。
薄夫怀贪,生死利势。
扳跻勇前,罔或畏耻。
嗟嗟夫君,中年退休。
超离造化,萧散林丘。
高尚之节,可监于后。
声名且远,于君何有!
洪钟记 宋 · 曹叔远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四
圣天子握符御极,敬天爱民,遇雨旸稍愆,祷于群望,所至感格,其灵绩最彰者,则杭之大涤也。
是山居洞天三十有四,为天柱福地,距行都三舍,御前崇奉有年矣。
宫宇宏壮,独阙巨钟,使命络绎奏闻,上思所以揭虔表灵,乃绍定己丑寎月丁亥,有旨命铸。
仲秋己未告成。
夫山川流峙,云气出没,明神所以代化工,而施利泽也。
霓栋横空,鸿音彻汉,圣天子所以镇名山,而昭丕贶也。
神有显功,上有垕报,此殊庭盛事,可无纪乎?
载考图籍,唐大历中,有神应钟台之黄岩,因祷旱酬德,乡人每以验晴雨。
经建炎煨烬,声弗逮初。
开禧边帅毕再遇于淮泗获景灵旧钟,漕臣黄荦求寘之大涤,亦既舁止。
然物久则弊,剥极宜复,其革故鼎新,必须时应数。
迩者宸命既颁,币出内帑,工择国良,赐度牒以资其费,融兼金以美其质,众橐一鼓,大器立就。
其形不侈不弇,不厚不薄。
其声不石不播,不柞不郁。
钟成楼亦加肆,殆时数之偶欤!
近臣刘世亨承命庀事,尽画宣劳,图形以进。
天颜闿怿,猗欤盛哉!
圣天子嘉惠名山,与先朝赐田临幸,匹休于无穷矣。
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钟,器也,而道寓焉。
傥能因器以求道,则销去矿错,保合粹和,内明外寂,力到功深。
穷邃径于华阳侍宸游于月殿,服猛兽于岩前,藏金丹于箬下。
自然山川呈瑞,神物荐休,凤鸣高岗,龙蜕幽穴,清泉沸井,祥光烛天。
所谓地灵人杰,岂昔有而今无邪?
无已,则澄神寡欲,体道修真,庶几善人以多,嘉祥自应。
雨可请,旸可祈,尚无负于清朝钦崇之意。
乃若听考击于晨暮,昭报称于熏脩,祝圣寿而保皇图,与洞天福地同其长久者,又不待言喻也。
朝议大夫权尚书刑部侍郎、兼同脩国史实录院同脩撰、兼侍讲曹叔远撰并书。
朝奉郎、行秘书郎、兼吴王益王府教授池圣夫题盖。
拱卫大夫、保康军承宣使入内内侍省副都知、兼国史实录院都大提举诸司、主管讲筵所、主管往来国信所同提点皇城司提点资善堂、提点内军器库所、提领延祥观、兼提举洞霄宫昊天殿、祥符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刘世亨奉旨监铸。
同知宫事胡道枢,知宫事王大年,特赐冲妙大师、住持都监、兼主管昊天殿焚脩龚大明立石。
按:《洞霄图志》卷六,丛书集成初编本。
笃孝傅公墓志铭嘉定元年十二月 南宋 · 黄干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六○、《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卷三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抚州市
公讳脩,字子期豫章进贤人也。
曾祖俊。
祖安民,建炎中以收逆贼补官进义校尉
父时中,从政郎,为宣抚岳公宾客
母胡氏。
生于绍兴己未,以开禧丁卯六月丙午卒于正寝。
将以嘉定元年十有二月癸酉葬于所居之南田源。
是岁十月公季子瑭走临川,谒公之友长乐黄干,泣而言曰:「瑭尝侍先人师晦庵先生而友吾子,今不幸弃诸孤,葬有日,生平之梗槩托以不朽者,先生殁矣,子何说之辞」?
谢不敏,又泣曰:「德与位,世所有也,先人之友莫子若也,子何说之辞」?
发其书读之。
公刚方质直,孝友信义行于家庭,著于闾里。
天资敏悟,不乐时学,少习辄弃去。
端坐一室,左右图史,持身斩斩无违行。
接亲族有恩,赒人之急常恐不及。
凡公之性行皆可述如此。
而于事亲尤笃,饮食起居未尝顷刻忘。
尝游芜湖,一夕有感而叹曰:「吾亲其有疾乎」!
旦即驰归,千里不数日而至。
从政公既葬,去家一舍,每一念至,即驰往,裴回信宿而后反。
庚申之春尝侍坐于晦庵先生之侧,有麻绖菅屦扶服而前者,貌不胜衣,言不能出诸其口。
问其姓名,则公也。
先生方与诸生习礼于武夷之下,爱其贤,书其所携从政公之事状曰:「予观其冠履应礼,而戚容与之称,言词恳悫,情旨酸辛,为恻然动心焉」。
坐者无不加敬。
未几先生没。
明年,且葬,柩行,公怅怅而来,且号且拜,俯伏于道,若将陨焉,送葬者重为之垂涕。
方是时,伪学之禁严,缙绅耻言学,学者更名它师,至有吊赙不及门者,公独毅然不远千里,哀号痛慕若此。
公诚孝人也,以其爱亲者施之师,由是充之,则凡子瑭之所述,皆可信不疑也。
呜呼,道之不明久矣,诸老先生迭起力扶之。
习俗日薄,学者不能尽通其师之意,小廉曲谨不足以救大本之差,博闻多见适足以为实行之累,顾使阿世之徒得以藉口,济其为奸之术,而斯文日以堙晦。
今诸老先生既没,如公之笃实躬行者亦复相继而逝,是岂不重哀也夫!
公娶张氏。
子三人,梦得、梦与、瑭,业进士,瑭尝与乡贡,皆笃信好学,有父之遗风焉。
女四人,长适修职郎、前筠州主簿赵汝偩,次适待补太学生王大年,次适进士周士珍。
孙男女十四人,男谦、巽、观、咸、益、涣,女长适漕贡进士赵师橹,次未行。
既谢不获,遂次公之行而为之铭。
铭曰:
学之大,先人伦。
行有实,岂其文。
参也鲁,以孝闻。
一唯间,策奇勋。
嗟后世,胡纷纭。
毋他求,视兹坟。